城市印记:潍坊城市文化探微

发布时间:2021-03-07 发表于话题:青州哪里有民间贷款 点击: 当前位置:龙发金融 > 文化 > 艺术 > 城市印记:潍坊城市文化探微 手机阅读

潍坊自秦朝便成为京东古道的重要枢纽,明清以“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1904年在德国殖民者的提议下,潍坊开埠。潍坊同时也是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的固定举办地点。还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木版年画的产地和集散地,又被称为“世界风筝都

二、潍坊的古代文化发展序列

潍坊古代文化发展序列

文化名称 距今年代 典型遗址 后李文化 8000年以前 寒亭区朱里镇前埠下遗址 北辛文化 7300年左右 青州市桃园镇桃园遗址 大汶口文化 6000年左右 诸城市皇华镇呈子遗址 龙山文化 4000年左右 诸城市皇华镇呈子遗址 岳石文化 3500年左右 青州市郝家庄遗址

三、潍县古城

潍县自古为东莱首邑,北海名城,文风昌盛,科甲蝉联。清代,山东共出了六名状元,光绪年间,就有两名状元出在潍县。

清乃至民国时期,潍县经济繁荣,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曾任职潍县的郑板桥更是留有“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的诗句,成为当时潍县社会民生的绝佳写照。

潍县古城模型图(潍坊博物馆)

潍县古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当年,秦始皇修筑的驰道,穿越潍坊城区,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从此,这里成为京东古道的重要枢纽,商贾聚会,物资集散,堪称胶东咽喉、工商重镇、军事要冲,城池的规模也由此出现。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正式国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战争。当时的战争主要以车战为主。因此,为方便战车通行,各国都十分注意修筑道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统一局面,加强统治地位,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下令修筑驰道。其中,京东道就经过潍坊地区。

交通的方便使潍坊的地位大大上升,成为当时驰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具体到潍县古城所在的地方,尽管当时还没有建立城池,但已经是车水马龙、各种货物堆积如山的著名集市了。到汉代,潍县古城形成了土城。

四、民俗及民间艺术

潍坊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鲜明,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和三大年画产地之一。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潍坊民间工艺品独居魅力。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中国三大年画,400多年历久不衰,远销东南亚、北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密的扑灰年画、民间剪纸和泥彩塑,被誉为民间艺术。潍坊布玩具(公元1206—1368)就作为供品进入皇室。潍坊核雕、仿古铜工艺品、红木嵌银漆早已蜚声海内外。潍坊风筝更是造型优美,扎工精巧,富有民间生活气息,名扬四海。

1、潍坊风筝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设定在了潍坊。现在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

潍坊风筝其种类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板式风筝、立体风筝动态风筝等。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动。

2、高密四宝

(1)高密扑灰年画:简称“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高密茂腔:山东省高密市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委婉动听,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深受群众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俗称“拴老婆橛子戏”,在广大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由高密茂腔剧团演出的现代戏《盼儿记》曾于1990年应邀晋京演出,颇受好评。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曰,又被评为“和谐高密十个亮点”之一。

(3)高密泥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工艺品。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

(4)高密剪纸,山东省高密市传统民间艺术三绝之一。其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它的流传同高密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

高密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故事,象征性强,造型朴实夸张,粗犷中见清秀,拙朴中藏精巧,反映出独到的民族审美观。2006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杨家埠木板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家埠木版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潍坊核雕

作为中华传统特种工艺瑰宝之一的核雕艺术源远流长,宋代中期就有文字记载,到明清达到鼎盛,近代以山东潍坊的核雕最为有名。

“潍坊核雕”以桃核为材料,巧妙利用胚胎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纹理,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鸟等立体造型,以及刻化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吉语印章等。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概括性强,有融天地万物于方寸的精髓。

5、潍坊核雕仿古铜

所谓仿古铜,是仿制古代青铜器,可做陈列、欣赏以代替文物,后又发展成为专门工艺品和商品。起源的原产地是山东潍县,现在的潍坊市潍城区。仿造先秦青铜器的历史约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金石学兴起,公私皆以收藏商周青铜器为乐事。宋宫廷曾据内府所藏商周青铜礼乐器大量仿造,以为郊庙之用。到了近代,国内仿古铜热再度兴起,作为一种纯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老潍县仿古铜技艺又开出了新花,产生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6.潍坊嵌银

红木嵌银是潍坊四宝之一,作为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已有二百年的历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其风格独特做工考究而被誉为“天下一绝”。所谓“嵌银”顾名思义,就是把金银丝镶嵌在名贵木材的木料里,经过十几道工序后显现出来花纹图案,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特色。红木嵌银和漆器以其典雅古朴,秀美飘逸的独特风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今天人们越来越崇尚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家具艺术的潮流下,红木嵌银漆器已成为国内外收藏的热点。

五、潍坊历史文化名人

仓颉(前4666—前4596年):即史皇氏,史载的黄帝史官,“仓颉作书”,墓址原在寿光市故城西侧(原建设局院内)。

公冶长(前519--前470):名长,字子长,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弟20位。诸城市马庄乡锡山子(原名公冶山)东南麓。

诸葛丰(暂无):西汉琅琊(诸城)人。他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为城门校尉。诸葛丰系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之远祖,《汉书》有传,追溯诸葛亮之祖先,即追溯到西汉元帝时的诸葛丰。

郑玄(128--200):字康成,东汉经学家,高密县郑公村人。13岁时能诵读五经,21岁博览群书,精通历数、算术、图纬,被推为乡啬夫,管诉讼、收赋税。其家贫寒,仍自学不辍,常请教于学官。因为署吏。后于公元157年(永寿三年)送入太学深造,先后随故刺史第五元、东郡张恭祖修业。

管宁(158--241)管仲之后,字幼安,三国魏高士,北海朱虚(治今临朐东南;今安丘县管公乡)人,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王猛(325年-375年):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前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贾思勰(暂无):农学家,北魏益都人(今寿光)。生活于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时期,曾任高阳太守。大约在公元533--544年写成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唐瑾(暂无):唐瑾字附磷,北周大臣,北海平寿(治今潍坊南)人。自小博涉经史;雅好文章。。撰有《新仪》10篇,所著赋、颂、碑、诔20余万言。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王曾(公元977--1038年):青州人,宋朝状元,官至丞相。

范仲淹(989--1052):1051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

赵明诚(1081--1129):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母,郭氏,青州益都人。

李清照(1084--1155):公元1107年,二人迁居于青州“归来堂”(1127年因兵变被焚,旧址在青州顺河楼处),她们在“归来堂”定居14载。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宋代画家,东武(今诸城)人。

黄福(1363~1440):字如锡,别号后乐翁,山东昌邑黄家辛戈人,明代政治家。历仕至少保兼户部尚书,卒赠太保,谥“忠宣”。

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又号石门,散曲作家,临朐人。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号其阳,明末大臣,状元及第,益都(今青州)郑母镇人。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任过7年潍县知县,江苏兴化人。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

黄元御(1705~1758):号研究,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生于1705年,卒于1758年,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家,曾任清室太医,被誉为“一代医宗”。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

王之翰(1819--1884):字次屏,号湘筠,清末教育家、书法家,潍城区人。1814年(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宋占魁(1845—1906):原名兆法,字捷臣,号梅村,昌邑人氏。宋占魁出身贫寒,年少时拜师学武,遂学成一身坚实武功。清同治十年(1871年),初试武科,考中生员。1882年,考中武举。1886年,宋占魁借钱赴京应试,武艺超群,被点为丙戌武状元,慈禧太后亲赐花翎,封为御前头等侍卫,赐名“占魁”,并御赐“庆延云社”匾额。

曹鸿勋(1846.2.3--1910.9.9):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清光绪丙子状元。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新巷子人。

王寿彭(1875.4--1929.7):字次篯,清末状元,山东大学创始人,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人。

马保三(1887~1964):山东省寿光市牛头镇人。名马鉴堂,曾化名张炳炎。1950年他被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并任省委统战部长。1958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59年在山东省政协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继续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1963年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省委委员。1964年2月因病逝世于济南。

王统照 (1897.2.9--1957.11.29):现代著名作家、诗人,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一村人。1950年起,先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局长,还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等。

王尽美(1898--1925.8.19):原名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诸城县(今诸城市)北杏村人。

陈少敏(1902年—1977年):女,1902年出生在山东寿光县孙家集镇范于村,她原名孙肇修,参加革命后才改名叫陈少敏。陈少敏担任全国纺织工会主席,曾发现和培养了郝建秀等女工典型,在党的八大上,她当选为中央委员。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臧克家曾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曾被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 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顾问、《诗刊》顾问兼编委。诗人的代表性诗篇,已收入《臧克家诗选》(1978); 回忆自己创作的有《诗与生活》(1981);谈自己诗歌创作的有《甘苦寸心知》(1982);另有《臧克家散文小说集》(1982)。

卢志英(1906-1948):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经济发展区太堡庄街道望仙埠村(原属昌邑市)人。原名卢子江,又名卢涛。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到北京,从事地下工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旁听,坚持自学英、法、德、日语。1929年在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做情报工作。1930年曾在中共南京市委参加领导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去西安,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又调往南京、上海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3月,被派往江西德安国民党军莫雄部任参谋长,从事兵运情报工作。10月获取蒋介石发动第六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的计划,迅速转报中共中央。1935年随该部调往贵州,任国民党毕节专署总务科科长。1936年2月,任中共中央驻贵州特派员,积极为红二、六军团提供情报。1937年移回上海。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以面包厂厂长身份从事反日斗争,经常去苏北活动,任苏北新四军抗联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在上海负责沪宁杭沿线的情报工作。1947年3月2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秘密关押在狱中。1948年12月27日,英勇就义。

陈干(1919-1994):字明侯,原名贵川,山东省昌邑市白塔村人,近代山东着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在推翻封建王朝的民主革命中,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荣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发之“文虎勋章”。民国成立后,陈干在青岛参与“鲁案”接收过程中,表现杰出,被康有为赞誉为“鲁案砥柱”。1927年8月18日因蒋桂之争,在南京被桂系军阀杀害,年仅46岁。 先后任山东同盟会主盟人、山东民军统领、陆军第三十九旅少将旅长、陆军部中将咨议、山东省政务厅厅长、广东非常大总统咨议、“鲁案”对日谈判第一部委员、“鲁案”协定善后委员会委员、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等职,着有《倥偬集》、《欧战拾遗》、《鲁案》、《威案》等。1986年经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批准,由国家拨专款重新修建了位于昌邑市龙池镇的陈干先生墓园。

莫言(1955.2.17~至今):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仓颉(前4666—前4596年):即史皇氏,史载的黄帝史官,“仓颉作书”,墓址原在寿光市故城西侧(原建设局院内)。

公冶长(前519--前470):名长,字子长,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弟20位。诸城市马庄乡锡山子(原名公冶山)东南麓。

诸葛丰(暂无):西汉琅琊(诸城)人。他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为城门校尉。诸葛丰系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之远祖,《汉书》有传,追溯诸葛亮之祖先,即追溯到西汉元帝时的诸葛丰。

郑玄(128--200):字康成,东汉经学家,高密县郑公村人。13岁时能诵读五经,21岁博览群书,精通历数、算术、图纬,被推为乡啬夫,管诉讼、收赋税。其家贫寒,仍自学不辍,常请教于学官。因为署吏。后于公元157年(永寿三年)送入太学深造,先后随故刺史第五元、东郡张恭祖修业。

管宁(158--241)管仲之后,字幼安,三国魏高士,北海朱虚(治今临朐东南;今安丘县管公乡)人,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王猛(325年-375年):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前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贾思勰(暂无):农学家,北魏益都人(今寿光)。生活于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时期,曾任高阳太守。大约在公元533--544年写成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唐瑾(暂无):唐瑾字附磷,北周大臣,北海平寿(治今潍坊南)人。自小博涉经史;雅好文章。。撰有《新仪》10篇,所著赋、颂、碑、诔20余万言。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王曾(公元977--1038年):青州人,宋朝状元,官至丞相。

范仲淹(989--1052):1051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

赵明诚(1081--1129):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母,郭氏,青州益都人。

李清照(1084--1155):公元1107年,二人迁居于青州“归来堂”(1127年因兵变被焚,旧址在青州顺河楼处),她们在“归来堂”定居14载。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宋代画家,东武(今诸城)人。

黄福(1363~1440):字如锡,别号后乐翁,山东昌邑黄家辛戈人,明代政治家。历仕至少保兼户部尚书,卒赠太保,谥“忠宣”。

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又号石门,散曲作家,临朐人。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号其阳,明末大臣,状元及第,益都(今青州)郑母镇人。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任过7年潍县知县,江苏兴化人。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

黄元御(1705~1758):号研究,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生于1705年,卒于1758年,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家,曾任清室太医,被誉为“一代医宗”。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

王之翰(1819--1884):字次屏,号湘筠,清末教育家、书法家,潍城区人。1814年(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宋占魁(1845—1906):原名兆法,字捷臣,号梅村,昌邑人氏。宋占魁出身贫寒,年少时拜师学武,遂学成一身坚实武功。清同治十年(1871年),初试武科,考中生员。1882年,考中武举。1886年,宋占魁借钱赴京应试,武艺超群,被点为丙戌武状元,慈禧太后亲赐花翎,封为御前头等侍卫,赐名“占魁”,并御赐“庆延云社”匾额。

曹鸿勋(1846.2.3--1910.9.9):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清光绪丙子状元。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新巷子人。

王寿彭(1875.4--1929.7):字次篯,清末状元,山东大学创始人,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人。

马保三(1887~1964):山东省寿光市牛头镇人。名马鉴堂,曾化名张炳炎。1950年他被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并任省委统战部长。1958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59年在山东省政协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继续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1963年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省委委员。1964年2月因病逝世于济南。

王统照 (1897.2.9--1957.11.29):现代著名作家、诗人,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一村人。1950年起,先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局长,还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等。

王尽美(1898--1925.8.19):原名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诸城县(今诸城市)北杏村人。

陈少敏(1902年—1977年):女,1902年出生在山东寿光县孙家集镇范于村,她原名孙肇修,参加革命后才改名叫陈少敏。陈少敏担任全国纺织工会主席,曾发现和培养了郝建秀等女工典型,在党的八大上,她当选为中央委员。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臧克家曾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曾被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 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顾问、《诗刊》顾问兼编委。诗人的代表性诗篇,已收入《臧克家诗选》(1978); 回忆自己创作的有《诗与生活》(1981);谈自己诗歌创作的有《甘苦寸心知》(1982);另有《臧克家散文小说集》(1982)。

卢志英(1906-1948):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经济发展区太堡庄街道望仙埠村(原属昌邑市)人。原名卢子江,又名卢涛。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到北京,从事地下工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旁听,坚持自学英、法、德、日语。1929年在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做情报工作。1930年曾在中共南京市委参加领导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去西安,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又调往南京、上海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3月,被派往江西德安国民党军莫雄部任参谋长,从事兵运情报工作。10月获取蒋介石发动第六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的计划,迅速转报中共中央。1935年随该部调往贵州,任国民党毕节专署总务科科长。1936年2月,任中共中央驻贵州特派员,积极为红二、六军团提供情报。1937年移回上海。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以面包厂厂长身份从事反日斗争,经常去苏北活动,任苏北新四军抗联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在上海负责沪宁杭沿线的情报工作。1947年3月2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秘密关押在狱中。1948年12月27日,英勇就义。

陈干(1919-1994):字明侯,原名贵川,山东省昌邑市白塔村人,近代山东着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在推翻封建王朝的民主革命中,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荣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发之“文虎勋章”。民国成立后,陈干在青岛参与“鲁案”接收过程中,表现杰出,被康有为赞誉为“鲁案砥柱”。1927年8月18日因蒋桂之争,在南京被桂系军阀杀害,年仅46岁。 先后任山东同盟会主盟人、山东民军统领、陆军第三十九旅少将旅长、陆军部中将咨议、山东省政务厅厅长、广东非常大总统咨议、“鲁案”对日谈判第一部委员、“鲁案”协定善后委员会委员、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等职,着有《倥偬集》、《欧战拾遗》、《鲁案》、《威案》等。1986年经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批准,由国家拨专款重新修建了位于昌邑市龙池镇的陈干先生墓园。

莫言(1955.2.17~至今):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本文来源:https://www.longfajr.com/info/278240.html

标签组:[艺术] [文化] [潍坊] [诸城] [青州] [青州古城] [潍坊风筝节] [高密] [诸葛丰] [宋占魁

文化推荐文章